12月1日下午,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大數據系教授吳才聰教授,以“基于北鬥的農機作業大數據挖掘與應用”為主題在線上與百餘名師生探讨北鬥定位在農業大數據方面的應用。會議由資源與環境學院張建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吳教授介紹了在過去十年,團隊在自動駕駛、數字農業、農機大數據方面的一些成果。我們為什麼要推動北鬥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呢?吳教授為我們解釋到:我們的北鬥可以安裝在農機上,可以提高農機的生産力,同時,利用北鬥又可以去監管整個農機服務的過程,政府部門也可以根據北鬥的作業面積來核算實際的作業面積,來提高我們農業生産者的效益。
随後,吳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北鬥定位T-BOX的項目思路。收割機在出廠前,安裝一張T-BOX卡,卡片每5秒向農機企業傳輸數據,數據經過篩選後,發送到團隊的重點實驗室,并對數據進行清洗、挖掘、分析,最後來生成農機大數據。有了這些時間、坐标、速度、航向等,就可以對收割機的工況,發動機轉速以及農機的軌迹進行一個追蹤。
基于以上的項目研究,吳教授提出了物聯網以及農機大數據。通過小麥搶收這個例子,從田路分割的點,到時長距離統計的線,再到面積計算的面,再到收益計算的體以及附加的一些政策調控,完整的描繪了小麥收割的全過程。同時,通過展示小麥搶收的熱點圖和全國農機重心圖,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了大數據在農業中的應用。
關于大數據,吳教授提出了新的研究範式。從科學實驗到理論研究,再到仿真模拟,到現在的數據挖掘。為什麼國家非常關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大數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同時,大數據本身這個方法又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的新範式。現在我們有了大數據,我們對于模型的需要就沒有那麼重要了,而且我們可以得到更加精準、高效、及時的決策結論。吳教授指出,我們現在是一個新的研究範式,隻要數據足夠多,任何人都能看出問題,都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
吳教授在最後呼籲同學們關注大數據,農業部以及各個地方都成立了大數據中心,将來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誰掌握了數據,誰就能成為真正的專家。
圖文:楊付康
審核:王賢波、丁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