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位置: 網站首頁 -- 正文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yl7703永利開展2024級本科生入學教育——“專家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
作者:編輯:鄧秋雨審核:審核人參數配置未打開時間:2024-09-03點擊:

為了加強yl7703永利2024級本科新生的專業認知,帶領同學們步入學術殿堂,學院在8月30—31日的新生入學教育期間,于工程樓A111報告廳舉辦“專家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活動邀請yl7703永利多位專家學者開展報告交流,讓同學們在精彩的講座中開拓視野,提升素養。


機械工程系的段宏兵老師為新生們呈上了一場主題為《機械工程與大國制造》的講座,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介紹了機械工程在中國的發展軌迹與現狀。世界上最大的模鍛壓機、多類型機床,随着圖片的切換,一個個大國重器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展示着制造大國的實力。“中國在成為制造強國的道路上還有什麼阻礙?”段老師從自身角度出發,分析了目前我國制造業存在的短闆,同時也激勵同學們刻苦學習,力争為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武漢的秋老虎是怎麼引起的?”晏水平教授以此問題為引, 與2024級新生共同探讨了“碳中和與新能源技術”的廣闊前景與挑戰。晏老師從碳中和這一環保議題出發,深刻剖析了全球變暖現象背後由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系列變化。“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核心原理及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具有顯著成效”,他将複雜的科學原理與生動的現實案例相結合,引領聽衆穿越到地球環境變化的微觀與宏觀交織的廣闊圖景中。同時,他詳細為同學們介紹了我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科的發展曆程、師資配備以及人才培養,幫助學生們構建起對能動專業的清晰認知。“珍惜大學時光,自覺自省、自律自強,不斷錘煉自己成為有用之才”晏老師對同學們寄語道。



大屏幕上機器人在農田裡采摘橘子、無人機在農田上方播撒肥料的畫面深深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徐勝勇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人工智能和農業機器人”的世界。徐老師介紹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然滲透至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為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并以農業機器人為例,詳細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農業中的發展與應用。“把握底層邏輯,持續深化研究。”徐勝勇老師指出了學習人工智能方面知識的關鍵,并鼓勵同學們要勇于擁抱創新,敢于突破常規,積極投身于創新實踐的浪潮之中,用創新的思維和行動為人工智能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電工程系陳建軍教授與新生們進行了主題為《追‘光’逐‘電”的夢想》的精彩講座。他特别聚焦于中國光電技術發展的現狀與未來,從宏觀層面出發,概述了全球發展的概況,為同學們勾勒出一個快速變化、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界圖景。随後,陳老師深入剖析了全球光電技術市場的規模與趨勢,用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展現了這一領域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潛力。在講座的高潮部分,陳建軍老師深情地呼籲2024級新生們要堅定“追光逐電的夢想”。他鼓勵大家要敢于夢想、勇于探索,将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人類的未來緊密相連。他相信,在光電技術這一充滿希望的領域裡,每一位懷揣夢想、努力奮鬥的青年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台。


整場講座内容豐富、深入淺出,不僅讓同學們對中國光電技術的發展現狀有了全面的了解,更激發了他們投身光電事業的熱情與決心。




“我們能為現代化農業做什麼?”——帶着這一深刻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農業工程系的牛智有教授為新生們開啟了一場别開生面的主題交流。在當前城鎮化浪潮席卷、農村勞動力資源日益緊張、老齡化問題凸顯以及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化經營趨勢加速的背景下,這一議題不僅觸及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挑戰,也激發了同學們對未來農業藍圖的無限遐想。


牛智有教授引領同學們深入學習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強調,面對複雜的國内外環境,我國現代農業必須走出一條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即“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安全、高産優質高效”的發展路徑。這不僅是對傳統農業模式的革新,更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刻踐行。随後,牛老師巧妙地引導新生們進行了一場關于個人角色與使命的深刻反思。他提出“我來做什麼?”、“該怎麼做?”以及“我到哪裡去?”這三個直擊心靈的問題,鼓勵同學們在思考個人職業規劃時,将個人價值實現與農業現代化的大局緊密結合。他指出,作為新時代的yl7703永利學生,大家應當積極投身于農業科技創新、智能裝備研發、生态農業建設等前沿領域,用科技的力量為現代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機電工程系黃成龍教授與2024級新生共同探讨了“ALPHAGO”在棋類比賽中的勝利原因,并以此開展了題為《智慧農業及智能裝備研究與實踐》的交流報告。黃老師詳細闡述了智能農業裝備的發展曆程,強調從機械化到智能化的演變及其在解決農業問題中的重要性。在智能農業感知方面,黃老師介紹了傳感器和軟件分析的最新進展,并針對拉曼光譜檢測中的信号弱和噪聲問題,提出了利用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的方案。“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沖刺,而是堅持”黃老師激勵同學們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踴躍參加學科競賽和實踐訓練,提升自主探索能力。





每一場精心準備的報告,都讓同學們的視野跨越了地域的局限,觸及了更廣闊的世界。在那些充滿啟迪與思考的瞬間,同學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堅定與熱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些滿懷感悟與收獲的青年學子,将懷揣着對工學的熱愛,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大學生活,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成長為卓越的工學人!



文字:李俊哲 胡雪晴 李明毅 黃逸凡 張心悅

圖片:鄭子一 段翔 陶宗勇 葉佳輝 郭雨澤

審核:賈彥平 廖婷 鄧秋雨

Baidu
sogou